郑孝胥
郑孝胥(1860-1938),中国近代的政治人物、书法家。福建省闽侯人。1882年清光绪八年举人,曾历任广西边防大臣,安徽广东按察使,湖南布政使等。辛亥革命后以遗老自居。1932年任伪满洲国总理大臣兼文教总长。善楷书,取径欧阳询及苏轼,得力于北魏碑。所作苍劲朴茂。为诗坛“同光体”倡导者之一。
生平人物
郑孝胥,1882年中举,中福建省乡试解元。
1885年,开始任李鸿章幕僚,由内阁中书改官同知。
1889年,考取内阁中书。
光绪十七年(1891年),东渡日本,任清政府驻日使馆书记官。次年,升日筑领事,调神户、大阪总领事。
光绪二十年(1894年)甲午战争爆发后回国,又任张之洞自强军监司。1898年起历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、京汉铁路南段总办兼汉口铁路学堂校长、广西边防大臣,安徽、广东按察使。
宣统三年(1911),湖南布政使等。郑孝胥曾参与戊戌变法,与唐才常有过交往;立宪运动时期,郑孝胥也曾经参加上海商务印书馆、上海储蓄银行的创建以及新式教育的推动等
1906年,被推选为预备立宪公会会长,参加立宪运动,要求清廷尽速召开国会。
1909年,曾任锦瑷铁路督办兼葫芦岛开辟事宜。
1911年,辛亥革命之后,郑孝胥以遗老自居,先有楼在上海,题海藏楼,寓居于此,常与遗老辈相唱和,
1913年,筹办读经会。
1923年奉溥仪之命入北京,次年受任总理内务府大臣。
1924年北京政变后,协助溥仪出逃。
1925年后,负责溥仪的总务处及对外事宜。
1928年赴日本,筹划溥仪复辟活动。
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,负责起草伪满洲国国歌与建国宣言。
1932年伪满洲国建立,任国务总理兼陆军大臣和文教部总长。同年9月,并与日本关东军代表武藤信义签定日满议定书,承认日本在满洲国的特殊地位与驻军权。在伪满任职后,旧时朋辈,如陈衍、昌广生等,都和他绝交。
1934年溥仪称帝后,任国务总理大臣。郑孝胥后来因为反对日本方面对满洲国的压制,而于1935年5月21日失势;1936年后继续为日本侵略者效力。
1938年于长春过世,传言是被毒杀。郑孝胥死于1938年,散原老人是“七七事变”后,拒绝服药、进食,在忧愤之中过世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