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捷导航

荀粲

2021-12-27 11:20:25 作者:心剑无语 来源:忆溯流年阅读:
荀粲三国时期曹魏大臣、玄学家

本名:荀粲

字号:字奉倩

所处时代:三国

民族族群:汉族

出生地:颍川颍阴县

出生时间:209年

去世时间:238年

主要成就:著名玄学家

人物简介

荀彧之子

荀粲:(生卒年待考),字奉倩,豫州颍川颍阴县人(今河南许昌)。著名三国时魏国玄学家,独好道。三国曹魏时期,曹洪女有美色,粲聘之,专房欢宴历年。后妇得热病,荀粲取冷熨其身,不愈而亡。荀粲痛悼不能已,岁余亦卒,终年二十九岁。

玄学大师

荀粲与他的兄弟们爱在一起讨论儒家思想,但荀粲独自对大道有特异的领悟。荀粲常常认为,子贡称述的圣人对人性和天道的论述是无法耳闻或言传的,因为大道乃圣人的一种心得,一种境界。据此,他指出,虽然后人珍贵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礼》、《易》等经典,并不能识得圣人所得的大道理,因为这些经典只是圣人为达到大道而丢弃下来的废物,并不是大道本身。

有人反驳说,“《易传》上亦说,圣人设立卦象来穷尽易的深义;并用言辞来表达易的内容,怎么能说不可闻,不可见呢?”

荀粲回答说:“最精微的大道理,是难以用外物或图象来显示的。现在,你用图象来表达易的深意,是不能够表达象外的含义的。你用言辞来表达易的内容,也是不能传递出言辞之外的内容的。由此可见,细微的理,不仅是言外的东西,而且是意外的东西。即使言能尽意,能够把意内的东西完全表达出来,可是那些意外的东西,言语还不能表达的。这就是说,这些细微的道理,不仅是不可言说,而且还是不可思议的。”

历史评价

后来,陶渊明很会表达言外之意,使人对什么是言不尽意有了明确的理解。他的《饮酒》诗写道:“结庐在人境,而无车马喧。问君何能尔?心远地自偏。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。山气日夕佳,飞鸟相与还。此中有真意,欲辩已忘言。”不是忘言,而是没法言说。因为言则不遍而有遗漏,倒不如任其自然,不言而体会其意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