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捷导航

晏殊《踏莎行》全诗赏析

2022-01-14 13:11:52 作者:心剑无语 来源:忆溯流年阅读:
小径红稀,芳郊绿遍,
高台树色阴阴见。
春风不解禁杨花,
蒙蒙乱扑行人面。

翠叶藏莺,朱帘隔燕,
炉香静逐游丝转。
一场愁梦酒醒时,
斜阳却照深深院。


作品赏析

【注释】

①红稀:花儿稀少。红,指花。
②阴阴见:暗暗显露。
③翠叶藏莺,珠帘隔燕:意谓莺燕都深藏不见。这里的莺燕暗喻“伊人”。

【评解】

暮春傍晚,酒醒梦回,只见斜阳深院而不见伊人。怅惘之情,通过景物描写隐约地
表露出来。全词除“一场愁梦酒醒时”句外,都是写景。委婉细致,景中寓情,达到不
露痕迹的程度。这首词温柔细腻,缠绵含蓄,很少用直写的方法。
这种“闲雅有情思”的词风,表现男女相思往往若隐若现,曲折往复,清隽婉约,
不一语道破。既不追求镂金错采的雕饰,也少秾艳的脂粉气。

【集评】

俞陛云《唐五代两宋词选释》:此词或有白氏讽谏之意。杨花乱扑,喻谗人之高张;
燕隔莺藏,喻堂帘之远隔,宜结句之日暮兴嗟也。
唐圭璋《唐宋词简释》:此首通体写景,但于景中见情。上片写出游时郊外之景,
下片写归来后院落之景。心绪不宁,故出入都无兴致。
起句写郊景红稀绿遍,已是春事阑珊光景。“春风”句,似怨似嘲,将物做人看,
最空灵有味。“翠叶”三句,写院落之寂寞。“炉香”句,写物态细极静极。“一场”
两句,写到酒醒以后景象,浑如梦寐,妙不着实字,而闲愁可思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
此词描绘暮春景色,上片写郊外景,下片写院内景,最后以“斜阳却照深深院”作结,流露出淡淡的哀愁。
起首三句描绘一幅具有典型特征的芳郊春暮图:小路两旁,花儿已经稀疏,只间或看到星星点点的几瓣残红 ;放眼一望只见绿色已经漫山遍野 ;高台附近,树木繁茂成荫,一片幽深。“红稀”、“绿遍”、“ 树色阴阴 ”,标志着春天已经消逝,暮春气息很浓 。三句所写虽系眼前静景,但“ 稀”、“遍”、“见”这几个词却显示了事物发展的进程和动态。从“小径”、“芳郊”、“高台”的顺序看,也有移步换形之感。
“春风不解禁杨花,濛濛乱扑行人面。”所写的杨花扑面,也是暮春典型景色。但词人描绘这一景象时,却注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,写成春风不懂得约束杨花,以致让它漫天飞舞,乱扑行人之面。这一方面暗示已经无计留春,只好听任杨花飘舞送春归去;另一方面又突出了杨花的无拘无束和活跃的生命力。这里虽写暮春景色 ,却无衰颓情调 ,富有生趣。“濛濛”、“乱扑”,极富动态感。“行人”二字,点醒以上所写,都是词人郊行所见。
过片“翠叶藏莺,珠帘隔燕”两句,分写室外与室内,一承上,一启下,转接自然。上句说翠绿的树叶已经长得很茂密,藏得住黄莺的身影,与上片“树色阴阴”相应;下句说燕子为朱帘所隔,不得进入室内,引出下面对室内景象的描写。着“藏”、“隔”二字,生动地写出了初夏嘉树繁阴之景与永昼闲静之状。
“炉香静逐游丝转”写在如此闲静的室内,香炉里的香烟,袅袅上升,和飘荡的游丝纠结、缭绕,逐渐融合在一起,分不清孰为香烟,孰为游丝了。“逐”、“转”二字,表面上是写动态,实际上却反托出整个室内的寂静。“逐”上着一“静”字,境界顿出。
结拍“一场愁梦酒醒时,斜阳却照深深院。”跳开一笔 ,写到日暮酒醒梦觉之时 ,原来词人午间小饮,酒困入睡,等到一觉醒来,已是日暮时分,西斜的夕阳正照着这深深的朱门院落。这里点明“愁梦”,说明梦境与春愁有关。梦醒后斜阳仍照深院,遂生初夏日长难以消遣之意。
前人评此词写景流丽。沈际飞在《草堂诗余正集》中说:“结‘深深’妙,着不得实字。”沈谦在《填词杂说》中进一步指出结句“更自神到”,道出了晏殊词写景的特点,即重其精神,不重其形迹。